線上魚類學

 

FishBase 資訊系統學習與講授魚類學的使用指南 [1]

 

 

 

審訂:邵廣昭[4]

譯者:林永昌[5]

 原著:Daniel Pauly [2]

原著:Rainer Froese[3]

原著:Maria Lourdes Palomares[2]

 

[1] Version of August 2000;

[2] Fisheries Centre, 2204 Main Mall,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C., Canada, V6T 1Z4 e-mail: pauly@fisheries.com ;

[3] IFM-GEOMAR, Leibniz-Institut für Meereswissenschaften an der Universität Kiel.
e-mail:
rfroese@ifm-geomar.de, m.palomares@fisheries.ubc.ca.

[4]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e-mail:zoskt.sinica.edu.tw

[5]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e-mail:jacklin.sinica.edu.tw

 

摘要:

這本指南提供生物學或環境科學系所的研究生與大學生一個以電腦為基礎的魚類學課程,與在生物學或環境科學中的個案研究材料。

指南資料來源主要來自—FishBase,一個大的魚類生物學資料庫,該資料庫並已有光碟版(視窗操作系統)與網站(www.fishbase.org/search.cfm)

在簡介魚類學與FishBase後,也會簡單說明如何利用FishBase講授魚類學課程,魚類學的主要內容,分成五個章節呈現,包括進化與分類、形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繁殖、生理學與魚類在生態系中的角色。

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或數個「練習」,描述FishBase內涵蓋的相關主題,並且描述如何取得該訊息。另外,也提供「學生的作業」及FishBase之外的相關網站連結。

我們預期本指南將會隨著我們使用FishBase作為教學工具的經驗增加而改進。因此,最後的章節描述使用者(老師和學生)可以如何協助更新本指南之內容與增加FishBase的資料涵蓋範圍。

 

目錄

1.  引言

1.1.  魚類學是什麼?

1.2.  FishBase是什麼?

1.3.  為什麼要使用FishBase教魚類學?

2.  進化與分類

2.1.  類緣關係與分類

2.2.  達爾文與天擇

2.3.  種的概念

2.3.1.  學名包括什麼?

2.3.2.  亞種和族群比較

2.3.3.  種內多樣性

2.3.4.  俗名

2.3.5.  練習 2.1

3.  形態學與生物多樣性

3.1.  印度-太平洋沿岸魚類的多樣性

3.1.1.  練習 3.1

3.2.  形狀與大小的多樣性

3.2.1.  練習 3.2

3.2.2.  3.1

3.3.  腦部大小的多樣性

3.3.1.  練習 3.3

3.4.  成長與死亡率的多樣性

3.4.1.  練習 3.4

3.5.  棲地的多樣性: 從標本記錄推論

3.5.1.  練習 3.5

3.6.  顏色與性擇的多樣性

3.6.1.  練習 3.6

3.7.  食物和食性的多樣性

3.7.1.  練習 3.7

3.7.2.  3.2

4.  繁殖

4.1.  生殖載量概念

4.2.  小的卵不必操心

4.2.1.  練習 4.1

4.3.  大的卵與親代投資

4.3.1.  練習 4.2

4.4.  在性別上的基本變化

4.4.1.  練習 4.3

5.  生理學

5.1.  新陳代謝,鰓與體長大小

5.1.1.  5.1

5.1.2.  練習 5.1

5.2.  攝食量

5.2.1.  練習 5.2

5.3.  以經驗模型預測攝食量

5.3.1.  5.1

5.3.2.  練習 5.3

6.  魚是生態系利用的一部份

6.1.  食物網與營養層級

6.2.  魚的營養層級與大小

6.3.  食物網的正規敘述

6.3.1.  練習 6.1

7.  如何幫助FishBase

8.  致謝

9.  參考文獻

10. 附錄

10.1.  附錄A:  魚類學網路資源

10.2.  附錄B:   UBC 學生的與魚相關的網路資源